第393章 签文
第393章 签文
“问姻缘!”柳老夫人道。
解签和尚拿过签文之后握在手里细细端详,便开始说:“柳姑娘将来是要相夫教子,命中有四个女儿,最小的儿子却是要夭折,会伤身,最好的法子便是在柳姑娘双十之年,和丈夫分居一年,吃斋念佛求过渡。”
柳姑娘闻言脸色也不甚好看,抿了抿唇,还是道谢了,红了眼眶看向了不远处的方夫人一眼。
方夫人当即挥挥手:“这世上没有儿子的妇人多了,我方家就不计较这个,女儿也是宝,太子妃和展夫人哪个不是巾帼英雄?”
听了方夫人的话,柳姑娘脸色才稍稍好转了些,一旁的方老夫人也跟着点头:“这道不算什么事,女儿家照样撑起一片天。”
方家老夫人是真的不在意,等她死后,两眼一闭谁又知道子孙如何?
她拉着柳老夫人说道:“秦夫人就这么一个儿子,结果呢,跑去西关了,她在家哭瞎了眼也没用,还不都是她犯糊涂,儿子儿媳好好的一桩姻缘硬是给搅和散了,让儿子心生埋怨,夫妻硬是分离八年,追悔莫及。”
见过了秦夫人的悔断肠,方老夫人早就看清了现实,这话也是给了柳老夫人一记定心丸。
她当即决定,两家回去之后就定下婚约。
占卜算卦的事终究还是影响了一行人的情绪,尤其是方荼,瘪瘪嘴都快要哭了。
“这和尚说得未必准,再说也不是没有破解的法子,他不是说你有贵人相助?”
为了安抚方荼,乐晏二话不说抄起了一旁的竹筒开始摇晃,咚咚几声,啪嗒掉下一枚签文。
红栀弯腰捡起来递给了乐晏。
签文并未写字,是一支无名签,乐晏撇嘴递给了解签师傅:“我倒要看看无名签能解出什么花样来!”
解签师傅接过签文仔细打量着,指尖都在颤抖,翻阅解签书籍看了又看,情绪激动。
“师傅,这是?”方老夫人提着心,生怕从对方嘴里说出什么话来。
解签师傅屏住呼吸,只说了两个字:“凤命!”
话落,乐晏瞬间变了脸,砰的一声拍着桌子:“胡说八道什么,我怎么可能是凤命?”
小叔并无谋逆之心,她怎会做皇后?
将来能做皇后的应该是方荼才是!
解签师傅被吓了一跳,支支吾吾道:“我只是按照签文所解,绝对针对之意。”
眼看着乐晏还要动怒,方老夫人赶紧拉了一把:“消消气,就当做是玩笑罢了。”
将人扯出了殿外。
这会儿方老夫人肠子都悔青了,根本就不该来摇签算卦,她咬着舌尖,疼意袭来才没有被惊厥,极力安抚:“都是一些人云亦云的东西,信则有,不信则无。”
“对对对,公……姑娘不必往心里去。”柳老夫人也着急跟着劝,生怕这位小祖宗一着急发了火,做出什么事来。
乐晏没法淡定,却也只能强压下去,故作轻松:“这点小事我怎会放在心上,这世上的事难说得很。”
几人这才松了口气,没有继续劝。
回到厢房
乐晏脸色耷拉下来了:“姑姑,青云台的签文真的灵验吗?”
红栀知道她在担心什么,便安慰道:“正如公主所说,这世上的事难说得很,天下诸国也未必是北梁皇后,小王爷必不会造反。”
她想了想又觉得很烦躁,干脆摇摇头什么都不去想了,抓起桌上一串佛珠在手里攥着转动。
一圈又一圈,眺望着逐渐阴沉的天。
隔壁
方老夫人一脸忧愁,看了眼方荼,又看了眼方夫人,接连叹气,三人的签都称不上好坏。
“公主那边可需要安抚?”方夫人问。
被方老夫人给拒绝了:“这事儿知道的人越少越好,掺和进去了,说不清道不明,公主自己不当回事,那就没事。”
凤命的签文已经很久没有被抽出来了,她记事起,大约是北梁开国皇帝的徐皇后年幼时曾抽过此签。
十年后也果然登上了皇后宝座。
青云台的签文极少有不灵验的,这话,方老夫人硬是憋住了不敢说,凤命的事可大可小,她再三叮嘱把今日的事都给忘了。
方夫人和方荼闻言点点头。
“母亲,那柳家的婚事……”
“可以定下来,沁春这孩子不错。”
方夫人点头,她对柳沁春也很满意,知书达理,落落大方。
不知不觉天色渐黑
乐晏却没有睡意不知道坐在窗户盯着月亮多久,手里的佛珠转了多少圈,昏昏欲睡时,耳边微风刮过树枝,传来沙沙的声音。
她扬眉。
树下跃下一名黑衣人,来到她面前弓着腰:“公主,今夜有刺客袭击,已被捉拿。”
“可查到了什么人?”乐晏单手撑着下巴,不太明白,在京城怎么敢有人对她动手的?
出门在外,只要是京城的地盘,乐晏根本不慌。
“是镇王府。”
乐晏秀眉拧紧,啪的一声将手里的佛珠拍在桌子上:“是镇王府的哪个主子,姬雪颜还是姬虞南?”
除此之外,她想不到其他人。
一个是被她当众掌掴的,另一个则是被她诬陷,声名狼藉的。
黑衣人道:“一共三百余人,全都死了,无从查证。”
“三百?”红栀倒吸口凉气,啧啧道:“镇王府倒是舍得下血本。”
乐晏失了耐心:“把这些人原封不动地送回镇王府门口。”
“是。”
她关了窗,走到榻前躺了下来,脑海里忽然想起了小叔临走前说过,镇王府的姬长安不是善茬,让她处处小心。
“姑姑!”
红栀上前。
“将今日的事按在姬长安头上,地上的血迹也不必清洗干净,明儿一早肯定有不少人上山礼佛。”
有些事闹得越大越好。
镇王府里留着的那么几个东西,没一个好的!
她也算是给小叔出出气了。
“那会不会吓坏了来往上香的夫人和姑娘?”红栀有些担心。
乐晏却不以为然:“姑姑低估了这些夫人和姑娘的胆量,侯门后院哪又有几个胆小鬼?”
红栀莞尔:“这倒是。”
念了两本经书后来了困意,打了个盹儿放下经书便去歇息了。
一夜好梦
天不亮才有动静,她便睁开眼。
红栀进来伺候洗漱,什么都没说,陪着她去大殿那边听妙音师太讲经文,方老夫人在门口时碰见她,诧异道:“姑娘这么早就来了。”
“今日难得机会可不能错过了。”她笑。
找了个蒲团坐下,手里还提着那串佛珠,一旁的方荼却是没休息好的模样,眼窝下呈淡淡的青色。
不一会儿大殿就坐满了人。
有的人面露惊慌失措,有的故作淡定,还有几个姑娘大口地喘着粗气,一副被吓坏的模样。
乐晏瞥了眼收回视线,静下心听经。
“听说了么,今儿一大早镇王府门口堆积成山的尸首……”
“从山脚走来,一地的打斗痕迹,还有不少残肢遗落,看着就怪吓人的。”
“我们上山也看见了。”
几个夫人面面相觑,一脸后怕模样。
方荼竖起耳朵听了个大概赶紧看向了乐晏:“昨夜姑娘睡得可还好?”
“挺好的,没听见什么动静。”
她松了口气,收起了心思看向了不远处的师太说经。
两个时辰后乐晏完整地听完了经书,从头到尾,面色没有半点不耐,甚至还有些意犹未尽。
此时在场的夫人都陆续收到了家里送来的消息,昨夜有刺客闯入青云台,死了三百余人。
方老夫人得知后下意识地就朝着乐晏看去:“姑娘可受惊吓?”
“有劳老夫人挂念,我睡得很安稳。”
面上没有半点不适应,笑容恬淡,方老夫人也顾不得许多了,对着柳老夫人叮嘱几句。
一行人欲要下山,方荼却道:“现在寺里是最安全的,说不定还有同党埋伏在半路上,还是等京兆尹来过之后确认无误再下山吧。”
“荼姐儿言之有理。”方夫人道。
青云台门口十几个禁卫军守着,昨日三百刺客攻入,她们愣是一点儿动静都没听到。
可见,公主出行的地方,四周全都是保护。
“也好。”方老夫人只能应了。
一行人回到厢房,乐晏静下心抄写经书,红栀凑过来看了眼,暗暗吃惊,这竟是刚才妙音师太讲的经书。
一字一字顺畅地默写。
等到了下午陆恒来了一趟,先在青云台搜查了一遍,排查没有可疑之人后,才陆续让人下山。
山下的路早就打扫干净,只是空气里隐隐还残留着星星点点的血腥味,令人作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