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51章 矛盾的少女!
第851章 矛盾的少女!
郝春霜准备的饭菜十分丰盛。
席间,郝婷一直为顾风夹菜。
很是殷勤。
酒过三巡,菜过五味。
顾风询问起了关于母亲的事。
郝唇霜道:“你母亲小时候就天赋异禀,展现出了很强的炼丹天赋,一直以来都颇受堂家器重。
当然,我是在陕南丹会上认识你母亲的,所以对她小时候知道的并不多。”
顾风道:“我母亲确实拿下了陕南丹会第一么?”
“确实。”
“那为何,二十六年前的丹会放榜名单上,第一并不是我母亲的名字?”
此前,谢老太猜测是五姓七望勒令陕南方面除名了母亲,不过毕竟只是猜测,或许郝春霜知道更多内情。
郝春霜道:“当年放榜的时候,我也觉得奇怪,以为是有人眼红你母亲,又或者是什么势力从中作梗。
因而特地问过你母亲。
答案出乎我的预料,是你母亲自己要求陕南方面除了她的名。”
嗯?
顾风皱眉:“这是为何?”
“因为你父亲。”郝春霜尚存的一只眼睛中,闪过回忆的光芒,“二十六年前的堂前燕,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。”
二八年华。
天之骄子。
任谁都想要扬名天下。
堂前燕参加陕南丹会,正是为了第一而去。
不过,拿了第一之后,她心中又惴惴不安。
彼时已经与顾人城成婚,而顾人城,是当年剿灭兽潮的总指挥。
虽然说,陕南丹会结束的时候,剿灭兽潮的工作也已接近了尾声。
顾人城的名望越来越大。
但她仍担心顾人城名望还不够大!
担心自己拔得丹会头筹,会分走一部分世人对于顾人城的关注。
放在平时还好,但当时,正值兽潮接近尾声,大势已定的关键节点。
顾人城一旦回京,便大概率要获封神王。
这个时候,不容有任何意外发生。
顾人城初去陕南时,吃过几次败仗,因而被无数大臣弹劾。
即便后面胜了,那些大臣也会找各种刁钻的角度弹劾顾人城。
堂前燕抹去自己在榜单上的名字,正是要让全天下的人都聚焦在顾人城的身上,聚焦在顾人城的功劳上。
如此,大臣们无论如何弹劾,都没办法盖过鼎沸的民愿。
事实也确实如堂前燕所料,回京以后,顾人城仍遭到弹劾。
许多大臣以“顾人城虽平定兽潮,但麾下兵马伤亡过重为由”,想要抹平他的功绩。
郝春霜道:“然而,对于二十六年前兽潮规模之大,那些人是只字不提。
就这么说吧,当年我在天剑盟都有所耳闻。
听说初期的时候,还有不少妖兽蹿出了陕南!”
郝春霜都知道的事,内陆的人自然更加清楚。
人们都认为,那一次的兽潮规模空前。
顾人城能带队镇压,已是殊为不易!
更何况,军队入陕初期,各武者本就要遭到天地压制!
不可能发挥全部实力!
换做任何一个人来,都不可能在初期取得太理想的效果。
更不必说,顾人城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彻底平定了兽潮。
其中大部分时间,都是将兽潮围困在十万大山之中,使得陕南乃至于周边地区遭受的损失降到了最低!
如此大功,何人不颂?
陕南民众最先发起抗议,指责朝廷奸臣当道,祸害忠良!
随后各地纷纷响应,爆发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游行示威。
于是,兽潮平定的次年三月,顾人城在龙都正式被赦封神王。
神王一位,正是由滔天的军功与滔天的民望换来。
顾风没料到其中还有这样的曲折,消化了一会儿问道:“我母亲是在陕南丹会公开夺得了第一,只是在榜单上除名的话,真的可以隐藏得住么?”
“大少有所不知。”郝春霜说道,“丹会的评选与武会的评选还是有些不一样的,武会在擂台上边可以分出胜负,但丹会不同,需要评定丹药的品质来决出胜负,这需要时间。
越是高级的丹药,评定的时间就越长。
当年,你母亲炼制出了上品至尊丹药——回灵百转丹,无疑是一骑绝尘!
当年决赛二十人同台竞技,她出品的回灵百转丹,是唯一的上品至尊丹药。
因而,凡是参与了比赛或者观看了比赛的人,都会认为她是第一。
可真正想要名扬四海,还得榜单公示才行。”
当年赛后,堂前燕正是去找了陕南官方,要求抹去自己的名字。
于是,回灵百转丹虽然是上品至尊丹药,却被认定为徒有其表。
最终,堂前燕的名次从第一变成了十一。
榜单只公示前十,当然便没了堂前燕的一席之地。
郝春霜道:“当年的丹会第二,乃是陕南本地人,堂前燕自愿放弃第一,陕南方面自然乐见其成,更不必说,当年你父亲还坐镇陕南。”
“原来如此。”顾风点了点头,对于二十六年前发生的事情,已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。
一边的郝婷插嘴道:“这么看来,堂阿姨是个很矛盾的人呢。”
“矛盾?”郝春霜看了一眼自己的女儿。
郝婷“嗯”了一声:“你想啊,她又想要名望,最后又掩盖了自己的名望,这不是很矛盾么?
感觉像她这种活在传说里的大人物,不应该这么矛盾才对。”
郝春霜笑了笑:“神王夫人,的确算得上大人物了,如果今时今日她还活着,必定老成持重。
可当年,说白了,她只是个二十出头的少女罢了。
既是年轻人,哪个不想扬名立万?可她又是新婚的妻子,最终为了丈夫,选择了埋没自己的一切。”
没错。
二十六年前的堂前燕,就是这样一名少女。
有着扬名立万的冲动。
又有着已为人妻的稳重。
年轻的内心总是充满矛盾,最终对于顾人城的爱意,令她选择了沉寂。
郝婷其实很能理解这种矛盾的心情。
就比如现在。
她明明跟顾风坐在一起,紧张得要死,却还要保持镇定。
她曾说过,只要顾风解救了母亲,她原为奴为妾,永远侍奉顾风。
可若要侍奉顾风,就要随顾风一道回到内陆。
她既舍不得家乡,又有些憧憬与顾风一起去往大陆的日子。
心中的复杂情绪,实在用言语难以表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