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凤女

第944章 那可是上过《北翼山河记》的忠臣



第944章 那可是上过《北翼山河记》的忠臣

2宋元久被革职下狱那日,恰逢其母寿辰。他原是不想大办的,奈何母亲不依,说自己辛劳一辈子,就这点风光了。    

老太太还竖起眉毛,镶金的假牙闪着金光说,“我儿这些年送出去的礼金没有十万也有八万!这回定要把本钱都收回来!”    

宋元久出身寒门,又是个孝子,拗不过母亲便硬着头皮办起了寿宴,相熟的官员尽数在邀请之列。    

其长子宋慎之和次子宋惜之皆在云起书院读书,这日也被唤回来为祖母祝寿。    

清晨天刚蒙蒙亮,老太太就拄着拐杖在院子里转悠,盯着下人挂红灯笼。她身上那件崭新的绛紫色寿纹袄子,也是用儿子上月刚孝敬的云锦所裁。    

宋元久站在廊下,手里攥着都察院交好同僚送来的密信,指节渐渐发白。    

他看着母亲神采奕奕的样子,心里五味杂陈。    

他在廊下碰到了夫人,叫到一旁叮嘱,“如果我……有事,你带着母亲回老家去,朝廷不会牵连你们。”    

他夫人本来就是母亲的侄女,性子软,胆小不知事。在府里也一向说不上话,都是母亲做主。    

夫人听得脸都白了,紧紧攥住他的衣袖,“夫君怎么了?你怎么可能有事?”    

宋元久有苦难言,“都是朝中事,你一个妇道人家也不懂。”    

夫人虽性子软糯,此时吓得不轻,却也知抓着紧要的东西问,“那夫君告诉妾身,你是冤枉的吗?你若是受了冤,妾身就算拼着这条命,也要为你敲上一回登闻鼓,求天子为你申冤。”    

宋元久心里十分难受,握着夫人的手,艰难吐字,“为夫不冤,是为夫该死。”    

宋夫人扑在宋元久怀里大哭。    

宋元久心如刀绞,“就是连累了两个儿子,他们不能科举考取功名了。往后,你要悉心教导儿子行正路,读贤书。莫要对朝廷心存不敬,一切,都是为夫咎由自取。”    

宋夫人闻言哭得更厉害,手死死抓着夫君的衣裳不肯放,生怕一放手,人就被官府抓走了。    

宋母远远看过来,疾步而行,气咻咻伸手一指儿媳妇的脑门,啐了一口,“大早上的,我寿辰,你哭丧!”说着就要拧儿媳妇的耳朵。    

宋元久将夫人护在身后,沉痛地看了母亲一眼,“娘,您以后对菡儿好点。您能倚靠的只有她了。”    

宋母哪听得懂这个,腰杆子一挺,“我省吃俭用供你读书,盼你做官,如今你也算功成名就,我靠的是你,我儿!”    

宋元久悲伤地想,你靠不上你儿了。你儿完了!    

宋母见儿子怔愣,不满地安排下去,“赶紧收拾打扮起来,很快就要宾客盈门了。”她摸了摸自己的鬓发,又整了整衣裳,喜滋滋,“儿子,你瞧我这身如何?见得人吧?”    

宋元久看着母亲打扮一新,心头哀伤,如丧考妣,心说,娘,不会有宾客上门了。    

他张了张口,什么都说不出来。    

宋夫人又落了泪,到底还是被宋母拧红了耳朵。    

宋元久拦都拦不住。    

宋母是一家之主,一向说一不二。她指不上儿媳妇,自己去外间张罗。    

心道也不知儿子当初是瞎了什么眼,才非娶她三哥家的幺女。京城权贵那么多女子,哪个不比她这没见过世面的侄女强?    

宋家门可罗雀。    

倒还是有不少同僚上门来了,皆是品级小的官员,还未收到风声。    

宋母懂看官服品阶,也懂看马车规制。她看来看去,没看到一个能让她看得上眼的官员到场,白眼都快翻到了后脑勺。    

直到刑部的铁链声压过了门口吉时响起的鞭炮声,庭院里祭祖的线香还未燃尽。    

“宗正寺卿宋元久——”为首的刑部主事展开黄绫诏书,声音穿透飘雪的庭院,“收受待罪守备姜忠信贿赂共计三十七万七千六百两,着即刻抄检!”    

宋夫人哭得撕心裂肺,带着两个儿子追着丈夫的刑车跑了好几条街,鞋都跑掉了。    

两个儿子两眼发青,脑子嗡嗡的,问出了同样的问题,“母亲,父亲定是冤枉的吧?”    

宋夫人痛哭,摇头,满目悲伤,“你们父亲说了,让你们不要记恨朝廷,他罪无可恕。”    

两个儿子红了眼眶。天塌了!父亲入狱,路在何方?    

他们将何去何从?科举没有资格了。曾经向往多时又引以为傲的云起书院……也去不成了。    

为什么啊?父亲到底犯下了什么罪?    

母子几人抱头痛哭。    

宋母跌坐在地,鬓发散乱,“不会的,我儿是被冤枉的。他一向节俭,又怎会收受贿赂!你们搞错了,搞错了。”    

然而刑部差吏撬开里卧的床榻,露出砖下整齐砌着的真金白银。    

宋母也瞧见了,几乎要发疯!    

儿子有那么多银子不拿给她用,放在床下生灰。这个念头让她目眦欲裂。    

宋母哭晕在地。    

此时,凌州珙城恩驿行馆。    

时安夏已经看了不下数遍姜忠信的供词,以及从他府邸搜出来的账簿。    

那账簿上白纸黑字写着:宋元久,三十七万七千六百两。    

她记得这个宋元久,时任宗正寺卿。    

在北翼,这个官职属正三品,与六部尚书与北宣部尚书同阶,算得上位高权重。    

他不止可直达天听,使用密折权,还能参与皇储议立,更有权调阅玉牒档案。    

宋元久上一世在朝廷缺银子的时候,一举捐了上百万两银子。    

当时震惊四座。    

人人都知宋大人出身寒门,平日节俭,哪来那么多银子?    

他解释说,祖上有点值钱的物什,卖了。    

那时候国难当头,没人会怀疑这话的真实性。就连时安夏也深信不疑,谁会想到那是贿银?    

宋元久捐了银子后不久就病逝了。他虽然平日为官不算出彩,也没在战时做出感天动地的大事,但其名还是上了《北翼山河记》。    

后来朝廷将部分银子归还宋家,宋元久的长子宋慎之拒绝了。    

他说,父亲的遗言里有云,宋家的银子能捐给朝廷,是他毕生之幸。    

也是因为这样,时安夏见善后清查李家的人是以宋元久为首的官员,便没有多作查验,才出现了这样的纰漏。    

原来,宋元久捐给北翼朝廷的,竟是贿银。这个认知让时安夏心头无比难受。    

那可是上过《北翼山河记》的忠臣啊!    

时安夏也是在此时,忽然明白那句“宋家的银子能捐给朝廷,是他毕生之幸”的真正含义。


Tip: You can use left, right, A and D keyboard keys to browse between chapter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