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凤女

第942章 驸马之死已成定局



第942章 驸马之死已成定局

2姚笙心头如有百爪挠心,总觉得唐楚君藏着个天大的秘密,一刻也等不得了。    

二人雷厉风行,当即点齐府中护卫婆子,车马辚辚在风雪中直往报国寺奔去。    

一路上,唐楚君始终沉默,姚笙也按捺着不问。    

车帘外树影婆娑,只听得马蹄声碎,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响格外清晰。    

及至报国寺山脚,唐楚君勒令所有人等在原地。    

她和姚笙相携而上。    

她仰头望着那九十九级青石台阶,阶上似结霜。    

唐楚君扶着姚笙,“你的腿还疼吗?”    

姚笙疼,但摇头,“不疼。”    

行至半腰时,二人都累得不行,用帕子垫在阶上歇坐。    

阶上结了冰,有些冷,但架不住心头火热。    

唐楚君对姚笙一五一十说了,说话声仍旧很轻,生怕被风把秘密吹进了谁的耳里。    

姚笙听了竟不意外,“女婿不是普通人,我早知。”    

在她看来,女婿往那一站,比昭武帝更有几分帝王相。    

“他非池中物啊,咱们女儿果然是凤女。”姚笙如是说,“不信命都不行。”    

怪不得当年那术士说,女儿是镇宅鬼。    

原来死了于家镇宅辟邪;活着于国镇江山稳社稷。    

姚笙反过来安慰唐楚君,“你别怪鸢儿,他身不由己。他是做大事的人。”    

唐楚君叹口气,“不得不说,笙儿你虽年纪比我小,但比我格局大,也比我经得住事儿。”忽然舒心一笑,“你是我的主心骨。我把这事儿告诉你了,这颗心才能平静下来。”    

姚笙也十分动容,“你是真把我当一家人的……”    

否则这般隐秘的事,断不能说出来。    

唐楚君把头靠在姚笙肩上,“有你真好啊。我舍不得离开你。”    

姚笙望着远处幽深错落的群峰山峦轮廓,忍不住笑道,“都住在京里,你有空来看我就是了。你过得幸福,是夏儿的心愿……”    

也不知有没有机会,去铁马城陪着女儿呢。她知道女儿担心她去铁马城会吃苦,可再苦,能和女儿在一起,又有什么关系?    

她打定了主意,等唐楚君大婚完,把手上的生意庶务都安排好,就去铁马城陪女儿。    

得知女婿活着,且女儿和外孙外孙女们都无恙,就觉得上天待她不是一般好。    

报国寺里僧人惊闻未来的太上皇后驾临,赶紧敲钟集合,将二人迎进去。    

唐楚君双手合十,万般歉意,“夜半,打扰了。”    

报国寺的僧人将随行的人和马车等安置在山下,才将山门重重关上。    

次日京中便传出,未来太上皇后在报国寺为女婿点了长明灯。    

北翼海晏驸马坠崖而死,已成定局。    

“造孽啊,公主年纪轻轻就死了驸马。”    

“驸马挥杆打宛国人那一幕,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。”    

云起书院的学子们,踏着晨露自发去了报国寺,步步叩首,为先生祈福,青衫下摆沾满石阶上的霜痕。    

那是武举学子们心中的传说。    

那是文举学子们心中的守护神。    

魏屿直和邢明月痛哭着重重叩首,想起先生手把手教他们挽弓,想起那些灯火通明的夜晚在沙盘前的演练。    

他们一个接一个跪在报国寺的山门前,额头触地时发出沉闷的声响。    

住持推开山门时,看见九十九级台阶上跪满了人。    

里面不止有云起书院的学子,还有普通百姓,更有以北宣部为首的许多官员。    

兵部礼部已在着手驸马丧仪……唐楚君和姚笙有苦说不出。    

萧允德却认为,死遁便是该有死遁的样子,如此更能取信于人。    

他默许了礼部,整个京城都笼罩在一片悲戚的气氛中。    

朝堂上那些急于在开春给新皇选秀充盈后宫的官员,此时也只得讪讪闭了嘴。    

昭武帝得以喘口气。    

他有事去寻太上皇商议。入了庆寿宫,才知太上皇亲自去了礼部。    

他坐在庆寿宫等。    

这是他第一次想见父皇时,就能等他回来。    

小时候,他想见父皇,却只能压在心头。    

因为父皇不是他一个人的父皇。他也不是父皇唯一的儿子。    

昭武帝等到了天黑,在庆寿宫简单用了晚膳。    

一个人的日子,有些孤单。是该迎个人为后的,起码有人说说话。    

但现在不是时候。    

他走到窗前,烛火将他的身影拉得修长而孤峭。    

萧允德回来了。宫婢们恭迎跪了一地。    

“父皇。”昭武帝听到声响,冕旒下的目光深不可测,随即转过身来行礼,声音沉静,“儿子有要事相商。”    

萧允德抬眼,见天子衮服上的十二章纹在宫灯的辉映下隐隐生辉,随着动作流转,金线在烛火中明明灭灭,更显帝皇贵气。    

只是那腰封似比上月又宽松了两指,面容清减,眼中带了血丝。    

儿子才是真的瘦了!    

这般的重担压在儿子年轻的肩膀上,他无比愧疚。    

萧允德淡淡扬了一丝慈爱的笑意,“皇帝不必多礼。坐下说。”    

齐公公垂头与昭武帝行了礼,张罗着为二位主子泡茶。    

萧允德道,“你尝尝新贡的崇山银针,我特意用了山泉水……”话说到一半忽地顿住,他想起太医说过,皇帝近来身体抱恙,忌饮浓茶。    

指尖在壶柄上摩挲片刻,终是抬眸向齐公公道,“还是给皇帝来碗红枣桂圆汤补补气血吧。”他声音放得极轻,似想起了往事,“你小时候……最贪这口甜。”    

萧治也是在这一刻想起母妃走后,父皇初时常来看他。    

他感染风寒,高热却不肯喝药,嚷着要喝母妃煮的红枣桂圆汤。    

吉庆皇太后似怜他,命宫人给他端来红枣桂圆汤,还慈爱地亲手喂他,“好孩子,喝了这个再喝药就不苦了。”    

是萧允德闻讯赶来,一巴掌打翻皇太后手中的桂圆汤,厉声喝斥,“小小年纪实在任性!再这般胡闹,给朕扔去冷宫待着!”    

后来萧治才知,皇祖母不是疼他,是要害他。    

桂圆汤助火,高热喝不得。喝下去加重了内热,轻则烧坏脑子,重则丢了性命。    

而父皇不是要害他,是要救他……后来也是父皇允了安公公过来侍候,否则他活不到长大。    

往事就这么冲上脑海,昭武帝心头一热,“父皇,凌州出了大事,我决定亲自去处理……”


Tip: You can use left, right, A and D keyboard keys to browse between chapters.